韩国工作日记

李涵童鞋的约稿,一来有稿费,二来可以做些回忆,很合适的买卖,为啥不写呢?


从去年开始,韩国电视剧轮番在各大电视台播出。先是《继承者们》捧红了长腿欧巴,以为刚消停会儿就替上了《来自星星的你》的都教授,几乎在一夜之间又卷起了韩流。连带在上海的韩餐也更受欢迎,不少朋友选饭馆时都指明要去试试啤酒配炸鸡。有时聊起来,我也给朋友们推荐一些好看的韩国电影,多说几次,他们才知道我原来曾经在韩国工作过,韩语不灵但还凑合,颇有些洋泾浜的首尔口音。算到去年初的离职,我在韩国头尾待了三年,回想起来,这可真是一段非常好的经历,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,在那待着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,掌握了韩语,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个国家。

赴韩

去韩国工作是一个巧合。2008年,我在读博期间到一家师兄的公司帮忙。公司的业务是做三片罐,具体来说就是给各种饮料提供印刷好的空罐子,比如承德露露、六个核桃等,是产业链上的中间环节,不直接面向消费者,名气不大。不过在三片罐这个细分市场上,在中国北方市场的占有率能占到10%,是一家很有潜力的制造企业。公司当时正在筹备赴韩国上市,我过去担任董事会秘书,负责董事会及股东会事务、投资者关系处理以及和韩国券商协调对接。花了一年左右,公司就成功上市到韩国的中小板块——科斯达克市场。
公司获得了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需的资金,而这家韩国券商也找到了业务发展的新蓝海——开拓中国业务。很自然地,他们在招人时就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去韩国帮忙,说是在公司上市过程中对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希望我过去和他们一起达成更大的目标。当时心中激动,在电话里就直接应承下来。过后就纠结了,高兴的是有机会跳入投行的行业了,郁闷的是如果去首尔工作,我这韩语关就得过了。2008年的我和韩语互相不认识,生活用语都不行,就更别说用韩语工作了。

和师兄交接好工作事宜,怀着这样纠结的心态,拖着行李就过去了。没有其他任何备用计划,套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未知的经历是真的很让人着迷。

韩语学习

在拿到新韩金融集团IB事业部的offer之后,我确实想过很多未来工作生活到底要如何开展的问题。事实证明,我想多了。一过去,部长就和我聊天,说你过来不会韩语是一个非常大的劣势,我虽然是韩国的华侨,会说中文,但是在工作中是不能就着你进行中文交流的,所以你以后在这的选择就是,必须在3—6个月内掌握好韩文,然后过来上班,不然只会被公司淘汰。虽然有心理准备,但是说清听不明白韩文就没有工作后,我就知道,这是没有后路了。

韩语学习随即开始。我报名参加了延世大学语学堂。语学堂的课程分6个级别,每个级别需要2—3个月的学时,全部过完之后,这6个级别能够保证申请的学生在韩国社会正常生活。。公司给了我6个月学习语言的期限,满打满算可以完成头两个级别的学习。即使我有一颗勇敢学习韩语的心,韩语对我完全不感冒啊。第一个级别学习完之后,我掌握了韩语的发音规则、简单问候,会背一些一级的课本,仅此而已。对我来说,颇有收获的就是学会了如何用韩语点菜,也知道韩国菜里哪些是好吃的。在学习完二级之后,就开始有种“为何和我们一起学习的日本同学韩语能够说得那么流利”的觉悟,所有的日本同学在二级后已经可以磕磕碰碰地用韩语来交流了,是谁曾经说过日本哥们学习外语不行的,我只是想说,说这句话的人,你过来,我保证不打死你。后来主动去了解才知道,韩语语法在日本殖民韩国时候向日语语法倾斜过,所以两国国民之间互相学习更加容易,日本同学只需背单词,不用记语法,开说的时候把句子的词汇换一下就成了。说句直接的话,那段学习语言的日子,对会说日语的同学真是羡慕得不得了。

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,韩语是一种挺先进的语言。首先是发音规则简单,基本上用心去学的人,花上一个礼拜就可以熟练发出任何一个韩文的读音了,这和老外学习中国拼音所带来的挫折感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;其次,韩文是表音的文字,可以会读,但是不一定知道意思,不过中国人学习的优势在于很多韩文有对应的汉字,反过来,当我们想用韩语表达一个汉语词汇时,只需按照自己心里体会的发音规则将汉语词汇顺序读出,往往韩国朋友也能明白;其三仍是在于表音,韩语对外来的词汇不需要专门给出一个特定的韩语词汇对照,当地惯例是直接将外文词汇的读音拼凑起来,用的人多了,大家自然而然就明白啥意思了,恩,他们间接也背了一个英文词汇。

在完成两个级别、六个月的学习后,由于部门业务开展人手不足,我被公司召回了,于是成为一名正式的新韩金融集团员工。

工作

我工作的海外ECM部专门向外国企业赴韩上市过程中提供承销服务,业务开展之初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在中国的民营企业。那时候,国内民企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,往往有资金上的巨大需求,如果没有足够的抵押物,也不是很受银行的待见。于是就有一部分企业保持了一如既往开路先锋的特色,各个市场都去试试,希望能够上市融资。好点儿的民企在香港和美国都有机会上市,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相对较小的制造业类、劳动密集型的公司则对韩国有些偏好,因为这里的市场对制造业的估值会相对更高一些。

新韩在提供承销服务后,并不打算只做一锤子买卖,更希望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服务。公司来韩国上市并未结束,上市完成后新韩还能帮助发行企业债,并提供韩国企业订单的可能等。所以确实有些公司是被吸(忽)引(悠)来了。当时在帮助海外企业来韩国科斯达克上市这一块儿,新韩是第一家吃螃蟹的。效果相当好,企业也很开心,部门的营收也非常漂亮,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业务通道。没过多久,这种模式就被同样位于汝矣岛的其他同行给拷贝去了。我在那儿工作的几年中,算下各家总的情况,市场头尾共有15家中国公司成功上市,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。
我做的业务比较琐碎,相当于革命中的一块砖,哪儿有需要就往哪儿搬。所以,工作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体验过。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学会用excel和Bloomberg。比如在给公司企业做估值的时候,一般都要列出类似行业企业的运营指标,放在一起用以衬托我们推荐企业的美好前景。数据是必须做得很仔细的,第一是不能出错,第二要注明出处,一个非常好的来源就是Bloomberg。部门的前辈往往就扔一个任务给我,然后说不明白怎么做的话,你就问Bloomberg的客服,他们是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数据导出来之后,你需要用excel进行整理,整理的样子就像是这个样子,完了拿出以前做好的稿子演示给我看,末了还会加一句,对了用excel不能用鼠标啊。再难的事务在反复多做几次之后,就变得轻车熟路了。现在回想起来,还真得感谢他。用excel是一个很好的习惯,现在我所有的资产管理都走excel表格,哪儿出了问题,一对照马上就找到了。当然,这是后话。其他业务还有很多,比如针对企业海外上市的程序,商务部等六部委出台了一个“10号文”,对海外上市企业控股股东提出要求,向外国国籍企业主倾斜。于是我和同事们在向民企老总进行可行性方案论证的时候,往往还会提出一个配套措施,比如询问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有没有意向移民菲律宾。有时上市企业老总的家属来韩国旅游,地陪工作也是必不可少,很容易地,对购物并不敏感的我居然持有了各大免税店的VIP卡,很难想象。

苦的地方肯定很多,不过回头仔细想想,才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。刚入职时,我的韩语二级水平连小学生都比不了,放在工作环境中完全听不明白,和同事聊天时嘴里蹦出来的也都是磕磕巴巴的无意义音节,苦闷啊。好在同事很善良,非常耐心地给我解释这个是啥意思,那个是什么任务。在工作几个月后,部长见我的韩语没有明显长进,下了一个死命令,就是必须学会,否则就炒鱿鱼。部长还非常建设性地对我说,这样吧,你每天背一段新闻给我听。多少的新闻呢,喏,就这么大就好。然后我一看就昏过去了,部长粗肥的双手比划了半张期货日报大小的新闻,恩,不多,你背好,明天第一件事就是背给我听。那一段岁月极其痛苦,我每天半夜睡下,早上4、5点就要爬起来背新闻,过后我一直都没有太多的回忆,心中也默默把部长归到魔头一类,虽然我知道他是为我好。这样高强度学习的效果很明显,我迅速适应了韩语工作环境,合同的中韩翻译也是顺利上手。用“痛并快乐着”来形容可谓再贴切不过。

生活

来韩国之前经常听到有人说韩国哥们排外,即使每天啃萝卜泡菜,心中也洋溢着藐视全宇宙的可怕自信。对此,我只能很遗憾地说,在那待的三年,也许因为我的交游不广,硬是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。我身边的韩国朋友,都是热情、善良和友好的。

我在韩国工作后,林夫人也跟着过去首尔住下了。和我一样,她也没有任何韩语基础,同样入读了语学堂。但是对外国人来说,即使完成了语学堂的学习,想要在首尔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还是挺难的。一个周末,我们应邀去拜访了一位老者,很亲切地关心到了她的工作,然后就肯定地说起来,一定还没有工作吧,没问题,你也是学法律的我知道,我帮你找吧。于是拿起电话给他的朋友说了一通,就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,没问题啦,过一周就去上班。因为这个,我们都非常感激他,每年过节都要写信问候。还有位年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姑娘叫Goldie,通过朋友的介绍也认识了,对人非常热情,一开始我们接触下来觉得会不会只是浮在表面上的寒暄,交往久了才发现,她是真的热情,每到周五总会给我们电话说,鹏轩,董萍,这周忙不忙,不忙就来我家里吃饭吧,大家聊聊天。每到这时,她在台湾学的汉语就派上了用场,带着我们各地看看,有好玩的也会马上用汉语解说。嗯,人好的不像话了,因为对人好,所以朋友特别多,这里说的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朋友。经常看见她在外国旅游,我们就只纳闷一件事情,为何她的假期这么多,她的公司真的没有问题吗?我们回国之后,也一直和她保持联系。有次她听说我们打算去美国旅游,很快就约好了美国当地的住宿,告诉我们说,到了那儿直接住过去就行了,没有问题的。

在首尔住久了就会对泡菜和韩国料理无法抵抗。即便是不喜吃荤的林夫人,在韩国都非常愿意吃一种叫土豆汤的韩国料理,实际上这是所有到那儿的国人都非常爱吃的饮食。说白了和东北大乱炖特像,猪骨头、大白菜,配合以韩国的酱料,味道香得都不像是在吃肉,每次点菜吃土豆汤的时候,总是遗憾店家骨头给的不够多,有时候觉得不够味了,还会让老板就着汤再来个炒饭,放上一些紫菜,泡菜,混合起来的味道,我现在想起也会直流口水。国内朋友有去韩国旅游的,我总会说,一定要尝尝土豆汤,肯定不会后悔。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菜式,说起来能列出好几页纸,只能用一句话来总结,韩国人民在菜式的创造性上其实不亚于我们的老祖宗。

在首尔生活会无法避免地和国内朋友探讨朝鲜问题。我们知道的不多,不过一有风吹草动的话,电视上满满地都是两国的新闻。曾经有段时间,两国关系紧张,一下子,国内的亲戚朋友都非常关心,很担心我们的人身安全。我们表面上笑称,真的没有事情,周围的韩国哥们全都是那种“马照跑、舞照跳”的感觉,背地里商量了一下,要不也准备准备,于是之后家里就出现了一个应急包,里面有3天的饮食和清水,护照、钱款等也都放在里面,做到了一种状态就是,只要发生问题,背起那个包,头也不回地死命往南边赶就成。当然,这包压根就没有用过,忧天了。

结语

只字片语实际上无法表达我在首尔的生活和工作,我和太太对韩国的了解还是不多。在我们看来,有机会学习韩语这门语言,犹如打开一扇窗户,接触到之前并未有了解冲动的新文化和新事物,而这对我们来说,真的非常幸运。我们已经约好,要重新回去再走走,吃吃料理,拜访朋友,一定会是很有趣的。